P.1 香港經濟不景 旅遊 零售 餐飲 受創 特首林鄭月娥在10月公佈的《施政報告》中提到,「近月的暴力事件更令香港經濟面對史無前例的重大挑戰。今年7月起,訪港旅客人次和零售業銷售額急劇下跌、出口持續下滑,營商、投資和消費氣氛十分低落,部分行業的經營情況更是有記錄以來最惡劣。」報告指出,「本港經濟在第三季已步入技術性衰退,今年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0至1%。」本港旅遊業、零售業和餐飲業均受創。 版面編輯、記者:凌若嵐 蔡伊琳 旅遊業熬「寒冬」   入境處數據顯示,「十一黃金周」累計出入境旅客逾471萬人次,比去年同期逾670萬人次,按年下跌近三成。其中,各管制站一連七天共錄得約234萬人次訪港,較去年同期減少三成;而國慶日當天入境人次僅約32.6萬,比去年同期的65.5萬人次下跌超過五成。內地旅客方面,「黃金周」七天有約67萬人次訪港,按年大跌逾五成,是自2011年以來的新低。   除了內地旅客外,國際遊客也有減少。入境處數據顯示,以八月旅遊旺季比較,國際訪港旅客人次較去年同期銳減近四成,約為354萬人次,接近九年同期低位。   「十一黃金周」本是很多港人出外旅遊和內地人來港購物的旺季,但受反修例運動影響,旅遊業受挫,除了入境人數受影響,港人外遊意欲亦下降,不少旅行社更要面臨倒閉的危機。從業逾20年的本地導遊溫冠成坦言:「上個月(八月)基本是零收入,感覺很彷徨,看不到底。」溫冠成提到旅遊行業「手停口停」,「沒有旅遊團來就沒得做、沒得吃,現在全家人都沒得吃了。」 200至300家食肆倒閉   銅鑼灣本是熱門購物區及遊客區,店鋪林立。位於銅鑼灣的火鍋店負責人陳先生(化名)表示,火鍋店的客人既有遊客也有本地客,但「最近的社會運動顯然令銅鑼灣一帶的到訪人數直線下降,餐廳生意慘淡,在六月之後每月平均損失三成營業額,一直處於虧損狀態,餐廳不得不採取節流政策,員工亦面臨被裁員的危機。」陳先生坦言,假若社會運動持續下去,營業額繼續低迷,恐怕餐廳最後會「捱唔住」租金,面臨結業。他表示:「無生意可以裁員,可以有許多節流方案,但租金的固定成本無法節流。租約期將滿,即使社會運動結束,公眾也要一段時間才能重拾信心,經濟慢慢復甦,然而我們的損失已無法追回。」   過去數月,香港每逢周末均發生示威衝突,本地餐飲業整體受創。很多受影響的食肆被迫暫停營業或放員工「無薪假」,而地點已由旅客區蔓延至全港各處。立法會飲食界議員張宇人近日(26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本地已有200至300家餐廳因為受反修例事件影響而結束營業,預料倒閉潮還會持續。他還認為,飲食業面對的艱難境況較2003年爆發沙士疫情時更差,若示威情況持續,估計或有逾千間食肆結業。 零售業九月跌18%   據政府統計處公佈,本地零售業8月總銷貨價值按年跌22.9%,創最大單月跌幅,較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錄得的跌幅更大。當中以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行業最受影響,下跌47.4%;藥物及化妝品行業下跌30%;服裝業下跌33.4%;百貨公司則下跌29.9%。據政府統計處最新數據,9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99億元,按年下跌18.3%,是自今年一月後連跌8個月。   零售藥房是遊客來港必去的掃貨點,但發生反修例運動後,不少藥房生意大減,甚至還要面臨倒閉的危機。旺角某藥房負責人王先生表示,示威活動不但影響了本地人的消費意欲,更因為內地客人數下降而導致生意大不如前。他坦言:「現在一天的生意額可能是過往兩小時的生意額。」   王先生表示,「我其實支持反修例運動,大遊行也有走到前線送過水。但運動持續太久,對生計影響太大,現在只希望這場運動可以早日結束。」至於舖租方面,王先生提及中小企業貸款跟本沒有實際作用,業主也沒有減租意欲。   為了減低店舖成本,王先生表示原本一天需要四個人維持店面,現在也逼不得已減少店裏的員工。他認為在經歷了反修例後,「現在香港的經濟需要時間去修復,就算反修例風波結束以後,也至少要半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復原。」 住宅區銷情不跌反升   對比遊客區,個別住宅區的食肆生意反而有增無減。以沙田廣源邨商戶為例,其中一間食肆的負責人林先生稱,運動開始後,「餐廳生意比以往好」,估計是社區居民因擔心商業區爆發示威衝突而選擇在屋苑附近的食肆消費。   廣源邨不少居民指,社會運動影響了他們出門的意欲,除了擔心在混亂中受傷,道路交通情況亦令他們擔心,致使大部分居民在假日也寧願留在家中,或是在附近食肆用膳。 ■節假日的尖沙咀,人流稀稀落落。(黃元元攝) P.2 莊太量:反修例無阻長遠經濟 市場終會回彈 自今年6月起,香港反修例運動持續數月不歇,坊間不少觀點認為,示威衝突導致本地經濟急劇下滑,零售業、旅遊業、酒店業及飲食業等行業受創,威脅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經濟地位。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現時的反修例運動導致香港經濟下滑屬短期影響,長遠來說,香港經濟會因議題淡化而反彈。 記者:黃元元 葉穎恩 「租金貴」是衰退癥結   反修例運動期間,很多機構發佈的數據顯示香港零售業表現疲弱,更有不少外國品牌的零售商店相繼徹出香港市場,有人認為是反修例示威衝突導致。然而,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由今年2月至今,香港零售業銷貨值持續下跌,本地零售業早於年初已開始表現疲軟。   莊太量認為,「現階段的反修例運動對香港經濟只帶來暫時性影響,香港租金昂貴才是導致零售業衰退的癥結。」他以銅鑼灣世紀廿一地鋪為例,「外國時裝品牌FOREVER 21早前以超高價,約700萬元港幣月租得鋪位,但最後做不下去而撤走,主因都是『租金太貴』。」   他補充,本港零售業陷入經濟衰退另一原因是「香港零售業大多數為中介、中轉行業,甚少發展本地品牌」。即使部分消費者開始使用網購平台消費,但「在香港做網購同樣要經過中介和零售的關口,使香港的零售業愈來愈『難做』」,加上大部分外國品牌或進口貨品依賴網上平台進行營銷,故此實體零售市場進一步收窄。 低價消費品需求上升   在反修例運動期間,一些珠寶、鐘錶、旅行社及奢侈品行業因環境慘淡而生意下跌,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意慾減少。莊太量認為,「社會穩定是經濟蓬勃的必然條件」。他解釋,「在社會不穩定的情況下,商家難以簽定新合同及進行投資活動,經濟的周期性因素以及示威遊行同樣會加劇行業衰退。」   但並非所有行業都受到反修例的負面影響,有部分商戶反而有更好的經濟表現。莊太量認為在社會不穩定的情況下,「大眾對低價消費品的需求增加」。因此一些較為大眾化的商鋪,例如百佳、惠康等價格較為平民的超級市場反而有銷售上升的現象。但他補充,「即使部分行業的生意表現好,所佔的市場百分率亦不會高。」   他亦表示,現時經濟情況比2003年沙士期間樂觀,而且反修例示威衝突多於週末及公眾假期發生,商店於平日仍然能夠營業,香港的大型商場仍有足夠人流。 失業人口轉行抗「寒冬」   莊太量認為,反修例運動對香港的零售、旅遊及飲食業在短期內帶來一定衝擊,但「現時由此引起的失業情況並不多,失業率的升幅緩慢,顯示大部分商店仍然有機會『捱得住』」。同時,香港勞動人口不足,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依然短缺,故此即使有人因近月事件失去工作,要重新獲得新工作機會應不會太艱難。   他還引用2015年反水貨客的「光復」行動解釋:「2015年經濟衰落,內地遊客減少,導致零售業及旅遊業下跌。但當年保險業的經濟表現良好,部分零售業及旅遊業的失業人士轉投到保險界。」 香港金融地位不變   莊太量認為,外國企業對香港的經濟信心下跌只是短期現象,香港作為貿易及金融中心的實力和吸引力不會因示威活動而輕易動搖,「投資者選擇在一個地方投資,最重要的原因是金錢可以自由進出、出入境自由、低稅、使用英語等,這都是香港的優勢」。   他補充,「香港作為世界金融平台,許多金融活動不一定涉及香港人,例如印度人和日本人會選擇在香港進行金融買賣,因為他們對香港的法治有信心、使用英語溝通,以及港元和美元掛勾,從而吸引全世界的投資者在香港進行金融交易及安心把財富存於香港。」這些優勢是香港金融地位屹立不倒的基本因素,並不會因為示威衝突而輕易改變、甚至消失。   莊太量又以其他地區的金融中心為例,「示威衝突在其他國家地區亦會出現,例如紐約、倫敦、巴黎、希臘等地,大多數示威活動都有延續數月的情況」,「雖然當地旅客會即時減少,但旅客人數大多會在一年內回升。當示威衝突的議題被解決後,經濟亦會重新反彈。」因此,長遠來看示威衝突並不會動搖當地的金融地位。 ■反修例期間市面較平日清淡。(葉穎恩攝) ■「十一」當天,銅鑼灣冷冷清清,遍地紙錢。(黃元元攝) ■莊太量表示,反修例影響香港長遠經濟的機會不大。(記者葉穎恩攝) P.3 《施政報告》聚焦土地房屋政策 青年憂標本難治 2019年10月16日,特首林鄭月娥發表第三份《施政報告》,內容涉及房屋、土地供應、民生及經濟發展,共推出220多項措施。土地房屋政策是報告的重點,當中包括土地共享先導計劃、重建工廠大廈作公營房屋、加快收回土地、放寬按揭上限、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項目、提出立法向空置一手私人住宅徵收額外差餉等。但有青年憂慮,新政對解決香港房屋問題作用有限。 記者:黃卓穎 黃碧鈞 黃雪楹 盼房屋政策解民怨   林鄭月娥表示,房屋是香港社會目前面對最嚴峻的民生問題,也是部分民怨的根源,「『家園』二字是很具體的,很容易令人聯想起的圖像就是建立自己的家,所以今年宣讀的施政報告,我重點是討論房屋及土地供應。」   《施政報告》提出針對房屋發展的支援措施,包括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在未來三年將提供10,000個單位,以紓緩居住環境惡劣和長時間等候公屋家庭的壓力。這些單位除建於短期空置的政府土地和公共設施外,也會在私人發展商借出的土地上進行。而政府預留的建設費用也由早前公佈的20億港元,增加至50億港元,體現民、商、官合作。   《施政報告》還寫道,政府會繼續推進為滿足青年人短暫住房需要的青年宿舍,目前有兩個專案的1,760個單位將于未來兩年落成,另外有五個可提供約1,600個單位的專案也在進行中。此外,政府為協助首次置業人士放寬按揭保險計劃的樓價上限,申請調高至九成按揭貸款樓價上限將由現時400萬元提升至800萬,最高八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則會由6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另外,《施政報告》提出重推「租者置其屋計劃」,向房委會建議加快出售現時計劃的屋邨中約四萬二千個未售出單位。 將回收三類私地   在土地供應方面,林鄭月娥提出會運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三類私人土地作百分百公營房屋及相關設施發展,分別為具發展潛力但未納入新發展區或其他發展項目的新界棕地、已規劃但仍未有發展計劃的私人土地和位於市區的寮屋區私人土地。目前已知會收回的私人土地約700公頃,預計當中400公頃在未來5年收回。《施政報告》還提出利用「土地共享先導計畫」,釋放政府尚未規劃但業權已整合的私人土地,加快短中期房屋供應;繼續推動「明日大嶼願景」以及一些近海海岸的填海造地項目,創造大約1,200多公頃新增土地。 青年憂癥結難解   現年21歲正修讀銜接課程的李小姐不太滿意自己現時的住屋環境,她要和妹妹擠在一個房間,欠缺私人空間。當記者問她會否考慮青年宿舍時,她表示「青年宿舍更沒有私隱,而且不是長久居住。」 大學畢業踏入社會1年的鄭先生現時與家人同住,雖然他對住屋環境感到滿意,但他以「瘋狂」來形容現時的樓價。鄭先生認為,放寬按揭上限對未來買樓幫助不大,「香港樓價最關鍵的問題是土地供應,放寬按揭長遠來說還是無法解決樓價問題。」鄭先生指,本次施政報告中政府提議向未售出的一手住宅徵收額外差餉能暫時舒緩房屋問題,加快一手住宅推出市場,但依然不是針對樓價的實質性措施。他提議政府可以興建更多居屋和綠置居單位來解決房屋問題,但目前申請居屋入息上限依然偏低,很多市民都沒有機會受惠。   現年32歲的吳小姐踏入社會第14年,但她仍然沒法「上車」,目前與丈夫、兒子及公婆五人同住一間公屋。吳小姐認為,把工廠大廈改建公屋能舒緩一部分房屋問題,但同時人口不斷增長,政府需要考慮能有效解決長遠問題的方案,例如通過限制私人物業購買數量、增加物業稅、增加公營房屋並提高入息上限來解決房屋和樓價問題。 中介:新政或刺激樓價   《施政報告》其中一個焦點是放寬按揭上限,措施落實後可能對樓市帶來衝擊。美聯物業營業經理林志堅指,《施政報告》出爐後,有更多年輕人來查詢樓盤或有意置業,而600至800萬樓價的交易亦明顯較以前活躍了大約百分之五。   他說,「該項措施有機會令600至800萬單位有更多人承接,從而增加成交量及令單位的成交價上升,為銷售市場帶來正面影響。」他亦補充道,新政會帶動1,000萬以內的物業交投,令現今居住在較細小單位的人士套現,換到較大單位,刺激「換樓鏈」。 學者:回收土地要平衡各方利益   特首林鄭月娥表示,為解決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政府會加快規劃,並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部分新界棕地、寮屋區等私人土地作發展公營房屋。香港恒生大學高級講師陸觀勇博士表示,引用該項條例時,必須符合兩項原則:第一,必須有理據支持公共利益大於私人利益;第二,必須有合適的賠償,否則會有侵犯私有產權之嫌。陸觀勇說:「一個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石是由保護私有產權開始。」一旦引用此條例,開創先河,他擔心會有威脅私有產權的風險,出現政府權力凌駕於私有產權的狀況。他認為,在收回私人土地作發展公營房屋用途時,要衡量公眾利益是否大於私人利益並不容易,具有爭議性,政府在推行計劃時應小心平衡各方利益。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2019年度施政報告。(黃雪楹攝) ■林志堅認為,新政會推高樓市成交量及成交價。(由美聯物業提供) ■陸觀勇認為,要衡量公眾利益是否大於私人利益並不容易。(黃雪楹攝) P.4 義載司機:只為送示威者回家 今年6月以來,反修例運動不斷升溫,每次大型示威衝突後都有大量示威者需要疏散。但示威後地鐵停止服務,巴士亦只提供有限度服務,住得較近的示威者還能徒步回家,住得稍遠的就需要有人接走。在反修例運動中,除了前線、物資、文宣組外,示威者又多了一種新崗位——義載司機,他們主要負責在示威衝突後,用私家車把無法離開現場的示威者送走。 記者:姚穎霖 黃悅   義載司機和示威者通常以Telegram等社交媒體作聯絡工具,示威者會先在公開群組中找到義載司機的資料及接載地區,然後再私訊義載司機商量上車位置及確認車身顏色車牌。成功上車後,司機和示威者會刪去聊天記錄以保障雙方私隱。 只為送示威者離開   阿曦(化名)是一名二十出頭的示威者,每次示威遊行他都會駕車外出。每當示威者與警察發生衝突,阿曦便會打起十二分精神留意Telegram群組是否有示威者急需離開。阿曦回憶,有好幾次警察開始發射催淚彈,他便要冒著漫天煙塵跑去取車,接載有需要的示威者離開。阿曦說:「手足(示威者)經常被警員截查身分證,又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可以離開現場。如果沒有交通工具,警察會把示威者困死在一個地點。」由6月至今,港鐵多次停止服務、巴士亦因路面情況臨時改道、的士及小巴等交通工具則坐地起價,給遊行後要疏散的示威者帶來很大困難。   有示威者表示曾於10月7日旺角衝突中親身經歷小巴即時加價,車費從原來的18元加到100元,令人咋舌。阿曦認為,要讓示威者安全回家的方法就是義載,這也是他當上「家長車」的原因。他說,「一缸油的價錢可能已經是我一天的薪金。但是很多時候小朋友(示威者)已經沒有交通工具可以回家,所以寧願幫助他們。」事實上阿曦只是一名學生,只有兼職收入,他亦見過不少名貴車輛停泊等待送示威者離開現場。 難忘「辣椒炒蟹」   不少愛車一族擔心私家車被弄髒,但阿曦大方表示,「污糟是其次,安全第一。」但是,他也有過難忘經歷,回想起來面露難色。他說:「試過有『小朋友』被辣椒炒蟹(催淚彈)擊中,身上有大量殘餘物及味道。當時車上開了空調,殘餘物的味道被空調吸收。那次我凌晨回到停車場就要取出空調濾器清洗及徹底抹車,因為味道太濃烈所以十分棘手。」   示威者阿T在10月1號港島示威後選擇乘坐義載車。當時路邊一間商店的老闆娘讓示威者進店內休息,幫示威者暫存物資,更親自聯絡義載司機送阿T離開。阿T表示:「其實一開始是有點戒心的,但看到老闆娘這麼好人,加上得知她早前也招待了另一群示威者,基於以上原因令我對她聯絡的義載司機有一定信任。」但阿T說,當時全身都是催淚彈氣味,如果不是義載司機幫忙,身上刺鼻的氣味很容易引起警方注意。   除了催淚彈,義載司機還要承擔被捕的風險。記者早在一星期前約定阿曦訪問,但採訪當天卻無法成功聯絡,直到第二天早上他才托朋友轉告已被捕。阿曦後來說,「那天晚上我義載後準備出發去吃宵夜,下車時遇到一大班軍裝警員,他們見我身穿黑衣及袋裡有口罩,便以非法集結及藏有攻擊性武器等罪名拘捕我48小時。」最後警方因沒有足夠證據而釋放阿曦。 金錢交易屬禁忌   Telegram的義載頻道規定義載司機與示威者不能有金錢交易。但仍有不少示威者以「跌錢」為由,偷偷留下金錢答謝司機。阿Fung(化名)自6月以來一直與朋友一起義載,朋友做司機,阿Fung擔任副駕,為司機提供即時路面消息及指示行車方向。   阿Fung憶述他曾把示威者送到安全地點後,年紀輕輕的示威者把身上僅餘的現金留給他們便跑下車。阿Fung當時立即下車,想把錢交回小朋友手中,「我追上去時小朋友跑得更快,不知者可能會以為他欠我錢。」幾番推搪後,阿Fung只好對他說:「我不收現金,只收Bitcoin,你付得起便付,付不起就回家吧。」最後示威者只好收回他的錢。 避免與示威者獨處   有本地媒體報導,有義載司機為認識女孩子而義載。阿Fung回應,「聽到這些說法我感到生氣,但後來與朋友討論後則認為這些傳聞並不合理,我們能做到的只有多走幾趟,盡能力讓所有示威者安全回家。」   阿曦直言一開始聽到這些謠言也很生氣,「我認為這是與我們持相反立場意見的人士偽造的消息。不論是司機或仔女(示威者)其實都是很聰明、很醒目,車手會盡量避免與仔女單獨相處。」但他說自己無法控制別人的想法,只能做好自己。   家住東涌的MY(化名)是一名女示威者,參加完在荃灣舉行的示威後,因路障堵塞加上所有巴士停駛、地鐵關閉四十多個站,最後靠Telegram聯絡的義載司機回家。她表示自己不會隨便上車,更不會自己單獨乘坐,「我不認識那個司機,為了確保自己安全,知道他的車牌後,會上網檢查他的車牌是否安全,然後再上車。」 ■示威現場人數眾多,如沒有交通工具,示威者難以疏散。(姚穎霖攝) P.5 成本兩三萬 「夾」出一桶金 假如你有一個五元硬幣在手,會如何使用呢?選擇儲起來,積少成多?還是會買零食換?有人就寧願用五元去夾娃娃機,「賭」一個贏獎品的機會。香港最近掀起一陣夾娃娃熱潮,夾娃娃店開得成行成市,24小時營業,方便玩家玩樂。香港的夾娃娃機以台式三爪機為主,玩家只需投入一個五元硬幣便可以玩一局。但你有沒有想過變身成為台主,成本只需二至三萬元,便有機會賺一筆小錢。 記者:梁詠旋 溫凱嵐 吳家琪   夾娃娃生意有分場主或台主。場主是夾娃娃店的創辦人,負責購買店內全部機台,然後將機台分拆出租給台主,一般以收取台主租金來維持店舖的運作。而台主則從場主租借夾娃娃機,自己負責訂購機台的主題和貨品,維持機台運作。有年青人資金較少又想創業,嘗試成為一名台主,做小老闆。 台主每月賺五六千   現正就讀大學二年級的Justin是一名台主,他數個月前在旺角租借了夾娃娃店的一部機台,變身為台主。他表示自己有夾娃娃的愛好,喜歡逛夾娃娃店尋找自己想要的獎品。成為台主後,他發現夾娃娃機確實可以為他帶來收入,一個月最多可達五至六千元。   Justin透露任何人都可成為夾娃娃機的台主,而一部夾娃娃機的市價租金大約為每月港幣$3,000至$11,000左右。租金多少則視乎地理位置而不同,以旺角地區的機台租金最為昂貴。他租下的機台因為大受玩家歡迎,也為他帶來可觀收入。例如玩家玩一盤夾娃娃遊戲只需15秒,5分鐘內可能已經投幣多於10次,台主短時間內已有超過$50收入,長時間累積令台主賺取更多利潤。 機台獎品要吸引   要成為一名成功的台主,開設自己一盤小生意,關鍵在於娃娃機內的貨源是否特別、能否吸引顧客投資於娃娃機博取獎品。   Justin表示,「做台主首先要懂夾公仔,知道玩家對哪些貨有興趣,貴貨一定會多人夾。所謂貴貨是平日沒有人覺得有價值,但在專業玩家眼中,可做炒價的貨品。」顧客渴求並不是因為該商品昂貴,而是因為社會有炒價。以最近流行的動漫角色「一番賞」模型獎品為例,就是玩家眼中的「貴貨」。動漫《鬼滅之刃》一番賞B賞在網絡上炒價至港幣1,600元,但是貨源只是港幣300元左右。他說,「《鬼滅之刃》角色我妻善逸同炭治郎模型回購價為港幣100元一盒,市場炒價高達港幣500元一盒。」   Justin試過擺放模型公仔外,也在不同時期擺放袋、帽,甚至開架品牌的化妝品。Justin指,「客人會為了技術性拆解夾娃娃機玩法而投幣幾百元,亦有人為了一個價值70元的雜誌贈品袋,玩了480元都不肯放棄。」玩家渴望的不只是贏得獎品,還有享受夾娃娃過程中的趣味,甚至在網絡上高價銷售賺取收益。 機爪設定有講究   台主除了擺放最新貨品外,還要不斷更換機台玩法和設定去吸引玩家。如何令顧客長期向娃娃機投幣,另一位台主Ivan和Justin都說這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夾娃娃機內的抓要鬆緊適中,令顧客願意多次投幣去冒險贏得獎品,若太容易嬴得獎品,台主就會虧損。」   Ivan指,第一個禮拜經營娃娃機時,他為了觀察和收集玩家的情況,在店內逗留的時間多於在家裡和學校的兩倍,「玩家永遠幻想自己可以輕易贏得獎品,如果輸,也只會認為是自己運氣或技術不夠。」 貨源低成本高品質   為節約成本,台主還需要考慮貨源問題,這是一大難題。台主一般要貨比三家,在門市或網上搜購大量公仔和模型。Ivan也是大學生,在大埔廣福道租借夾娃娃機一個多月,平日經常外出格價,找平價貨源。Ivan指,「大部份貨到網絡上買,因為實體店租金昂貴,貨品價格都相對都會比較貴。」 著重網上宣傳   台主會在Instagram和Facebook社交平台上設立宣傳帳號,例如發佈各種夾娃娃機的資訊,申請成為台主、新台主入駐、貨品更新和商鋪優惠等。Ivan指,「推出的優惠大多數為限時優惠,只有一直追蹤我的社交帳號的玩家才會知道相關優惠,並且即時以最實惠的價錢夾娃娃。」相較其他的宣傳方式,網上宣傳成本低,但成效較高。   台主還在社交平台分享玩家的成功經歷,藉此吸引更多人到店舖嘗試。Justin將專業玩家的分享和經歷轉發到自己店鋪的賬號上,為娃娃機立下口碑。另外,台主也會根據玩家的網上回應來決定下次補貨的種類和款式,希望以更為獨特的貨品來吸引大眾。 ■娃娃星球提供不同機位供台主租借。(溫凱嵐攝) ■玩家消費迅速,每月會花費約500元在夾娃娃機。(溫凱嵐攝) ■香港某大型娃娃機專門店經常招募台主。(梁詠旋攝) ■有玩家成功夾出炒價高出進貨價5倍的《鬼滅之刃》角色我妻善逸同炭治郎模型。(溫凱嵐攝) P.6 恒大傳播學院參與2019山西暑期實習計劃 2019年6月,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師生等一行14人,參加了由香港智道跆拳總會主辦、為期36日的「2019 山西暑期實習計劃」,以香港年輕人的視覺拍攝有關山西風土人情的影片,推廣山西旅遊文化。6月15日,主辦單位在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舉行了實習團啟動儀式。主禮嘉賓有山西省共青團省委副書記、山西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周鵬先生,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吳傑莊博士,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青年工作部處長郝銀星博士,香港恒生大學協理副校長及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山西省青年聯合會副秘書長楊志剛先生,全國十大傑出主播李毅杰女士及香港商報總經理辦公室行政總監張力虹女士等。 記者:吳宛蓉 陳卓詩 學習交流得著多   為了讓同學對影片拍攝及製作有初步了解,大會在實習團出發前特別安排了「電影產製面面觀」講座,邀請資深傳媒人分享拍攝經驗。   到達山西後,實習團先後拜訪了山西大學、山西傳媒學院及山西電視台,與當地學生及新聞從業員深入交流。特別是拜訪山西電視台時,實習團參觀了攝影棚、新聞報導控制室、電台直播室,以及電視劇集拍攝場地和流程,加深了對電視台運作認識。 一個月完成五組拍攝   實習團的主要活動是拍攝、製作山西文化影片,團員師生克服了環境、飲食、天氣和工作困難,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圓滿地完成了五組影片的拍攝工作。楊同學說:「其實各組事前已做好資料搜集工作,不過到現場發現實際環境與計劃還是有差距,拍攝計劃和進度也要不斷調整,整個實習過程充滿挑戰!」   9月21日,主辦單位在北角新光戲院舉行成果分享會暨閉幕禮,出席嘉賓有香港民政事務局青年發展委員會委員竇一龍先生、粵港澳晉商產業促進會會長游錦榮先生、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粵港澳晉商產業促進會會員、學生、家長及記者等。   分享會播放了《頻率》、《歸來》、《夠鐘晉食》、《揭開山西的麵紗》及《山西行記》五部作品,團員除獲頒發參與証書外,亦在台上分享難忘的回憶和感受,山西暑期實習計劃在一片歡呼聲中完滿結束。 山西風物 嚐不盡的麵食   麵食是山西人的日常主食,據了解,山西的麵食多達108種。山西人通常根據不同的麵料和做法,配合不同的吃法,例如莜面栲栳栳是用麵團捲成圓柱形薄片,蒸煮後再澆入滷汁;也有干煸栲栳栳,把麵食油炸,再撒上辣椒粉和孜然粉,口感酥脆美味。   山西最有名的要數刀削麵,廚師通常會現叫現做,先把一個大麵團捧在手上,手拿利刀快速有力地向滾熱的湯鍋削出麵條。刀削麵口感黏韌有嚼勁,吃法也五花八門,有淋澆汁的、有放湯的、也有炒的,味道口感各有特色。   另外,有些麵食的名稱也相當可愛,例如擦蝌蚪和貓耳朵。不要誤會,這些麵食只是因為做出來的外形像蝌蚪和貓咪耳朵而得名,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打電話去愛護動物協會投訴。 陳醋口味香醇   山西人喜歡在食物裏加陳醋調味,甚至直接飲用。山西的老陳醋以色、香、醇、濃、酸而聞名,而且儲存時間越久,味道越香濃。   為了確保山西老陳醋的招牌,山西人自己訂立了產品標準,不用標注保質期,只要酸度達到6度才能稱得上為山西老陳醋。很多山西菜都跟醋有關係,其中一個口味特別的菜叫香醋雞蛋,炒雞蛋時以陳醋為主要調味。大廚在陳醋中加入一點紹酒,還有其他調味料經過大火翻炒,把醋的香醇融入了雞蛋中,讓人回味無窮,齒頰留香。 晉人有商業基因   提到山西,不少人會想到煤碳業的大老闆,其實早在明、清兩代,山西一帶的商業已經很蓬勃。山西簡稱「晉」,山西商人被稱為「晉商」。平遙古城有一條「明清一條街」,是當時最繁盛的街道,中國第一代金融體系「日昇昌票號」就源於此地。當時的票號相當於現代銀行,可以存款匯兌,更有獨特的銀票可讓商户到其他地方兌現,國內國外都有分行,方便銀両流通。 ■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與一眾實習師生和嘉賓合照。(羅釗賢攝) ■《山西行記》節目劇照。(吳宛蓉攝) ■同學在街道拍照留念。(吳宛蓉攝) ■實習團師生在晉祠前合影。(由戴振華提供) P.7 山西之夏甚難忘——實習團員拍攝手記 飲食節目 《揭開山西的神秘麵紗》  撰文/陳康婷   來山西前,我對山西的印象只有刀削麵,其他的就一竅不通。但決定要製作這個節目以後,我開始慢慢了解山西的飲食文化。   到平遙古城後,發現每一家店都在賣108種小吃,才知道原來山西的飲食文化真是多姿多彩。因此,我們決定拍一部叫《揭開山西的神秘麵紗》的飲食節目,希望通過香港人品嚐山西各種不同的麵食,從而了解山西幾千年之麵食文化。   在拍攝過程中,我們學到最多的就是如何做好協調工作及危機處理,當中也學到不少跟店家溝通的技巧。比如一開始考察場地的時候,我們以為已經固定好拍攝位置,但到正式拍攝時,卻發現跟想像的不一樣。所以,我們必須學會隨機應變,比如擺放攝像機的位置要馬上變動,跟組員趕快溝通好收音擺位,幸好最後還是能成功地完成拍攝。 個人作品監製 《頻率》  撰文/吳宛蓉   我拍攝剪接的經驗不足,因此要感謝很多人,沒有他們的鼓勵和幫助,我不可能有作品展出。   《頻率》這一個作品原本只是覺得好玩,我打算跟室友閒暇時收集一下城市的聲音。沒想到某次說起這個靈感,負責人劉先生很感興趣,並鼓勵我們去實現這個想法,拍成短片。   拍攝期間,我與室友對呈現視覺和聽覺有過分岐、爭執,還碰到技術上的瓶頸。甚至深夜要不斷找靈感、寫文稿、反覆錄音、看影片學特效等,有時為了幾秒效果花上幾小時。過程中不斷後悔和懊惱當初的決定,為自己增添麻煩,身心疲累。   回到香港的晚上,也是披星戴月地渡過,幸好最後咬緊牙關完成作品,總算沒有白費心機。 個人作品 《頻率》  撰文/陳卓詩   《頻率》的構思來自我們對遊人的觀察。我們覺得遊人到一個城市旅行,往往只關注眼睛可以看到的故事,卻忽略了聽覺這個感官。我們想,聲音背後其實也訴說著不同的故事。所以在拍攝的初期,便決定抱住錄音機在街頭轉悠。我們聽見許多平日被忽略的聲音,有嬰兒的腳步聲、小販吆喝的聲音、穿過長長走廊的回聲,乃至我們的呼吸聲和腳步聲。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倆走在街頭哼唱山西民謠,希望作為其中一條放在影片背後的聲軌。這個突發其想的構思最後竟成為影片的一部份,真是處處有驚喜。我們還試過拿着錄音機,想錄下陳醋店內一個流水設計裝飾的聲音,又不好意思開口向老闆解釋。幾番掙扎後,還是自作主張地蹲在別人的店舖前,裝作若無其事地把聲音錄下來,說起來還是很有趣的回憶。   如我們影片所說,種種聲音的交匯能變成一段故事。無論頻率高與低,我們都希望作為觀眾的你,能夠清楚聽見。假如你願意,不妨閉上眼睛,用耳朵聆聽這個古城、了解這座古城。 微電影 《歸來》  撰文/楊浚謙   還記得當天被委以重任擔當微電影的監製,熱愛戲劇製作的我就一直想拍一部劇情片。但問題就來了,如果我在山西拍一個只有香港人的故事,相信誰都不會有興趣觀看。但如果我拍一個既有山西人又有香港人的故事,那如何才能在毫無資源的情況下請一位實習團以外的山西人加入劇組呢?   反覆思考後還是決定加入山西人角色,並在出發前多次跟主辦方溝通,希望能在當地大學招募演員、安排試鏡等,可惜最後還是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如願。於是我們把心一橫,決定即場在山西傳媒學院的拜訪活動中邀請同學演出。真的皇天不負有心人,上天最後還是賜給我們一位不問回報、青春可人的女同學友情出演。其實,在這36天的實習行程中,難忘的經歷不勝枚舉。容許我在此感謝鄭雪愛老師在整個山西實習活動中,一直給予我們很多心靈上的支持與鼓勵;感謝平遙古城背包客餐廳的場地支持及劇組的幾位好拍擋:思衡、濬彥及進禧,沒有您們,就沒有《歸來》的誕生! 旅遊節目 《山西行記》  撰文/陳芷婷   《山西行記》是講述三個香港女孩在平遙古城遊覽的一天。我們希望透過三位不同個性的女孩之間產生的化學作用,讓這個介紹山西歷史文化的旅遊節目變得更生動有趣。為了濃縮平遙的行程,節目集中介紹了古城裡最有特色的必到景點,像是「日昇昌票號」、「同興公鏢局」、「縣衙」等。   除了這些比較古老有歷史意義的景點外、我們也介紹了新派且具人文藝術氣息的地方,像電影宮裡不同的展覽和國際盛事、氣派十足的舞台劇《又見平遙》和城裡的文青咖啡店和音樂酒吧等。希望透過我們的《山西行記》節目,能讓觀眾看到平遙古城的新和舊,一方面了解古城悠久的歷史,另一方面感受古城裡的時髦。 飲食節目 《夠鐘晉食》  撰文/李芷淇   這是我第一次擔任節目監製,所以從節目策劃到拍攝過程至今還歷歷在目。   還記得,為了讓節目看起來更專業,我提出要找一個郊外的地方作為拍攝場地。後來很幸運得到美寶山莊的支持,讓我們順利完成拍攝。   當天天氣很好,我們到達原定地點就開始準備拍攝。但當我們真正拍攝時,才發現收音不理想,後來被迫臨時更換地點。雖然耽誤了一點時間,但總算拍攝順利。無論如何,這是一次很好的體驗,讓我知道下次如果要進行拍攝,準備工作要做得更全面、更充足。這次外景拍攝雖有很多臨時改動,但也讓我們得到一次製作節目的寶貴經驗,真是值得。 ■平遙古城城樓。(吳宛蓉攝) ■《夠鐘晉食》節目劇照。(吳宛蓉攝) ■《頻率》節目劇照。(吳宛蓉攝) ■《歸來劇》組合照。(由受訪者提供) ■同學正在準備拍攝。(吳宛蓉攝) P.8 另類畫紙 不一樣的藝術家 專訪人體彩繪師 Jay Tang 一說起人體彩繪,大家可能會想到各種美倫美奐的圖案,但從事人體彩繪近十年的Jay Tang就選擇反主流而行,向暗黑風格發展,在模特兒精緻的臉上、手上、身上,畫出目無表情的機械人、逐漸木化的人偶和代表死亡的骷顱頭。在香港發展藝術,本來就是飯碗難保的行業,要在當中專注發展較冷門的暗黑風,絕對是一件瘋狂的事。 記者:吳苑蓉 蔡金伶 獨特暗黑風   「我主力是畫一些恐怖和3D圖案,但整體的人體彩繪都是十分多元化的。」Jay說,「我喜歡留意怪獸、外星人等一些非人類的事,我會覺得它們是我未知的事,對我來說很有創意。」在Jay的畫室中,每個角落都擺滿不同的鬼怪面譜、恐怖道具,比起普通的化妝學校多了一份神祕感。他說,「我覺得是很冒險呀,但這就是我想過的生活,是由我自己決定要走的路,到最後即使餓死亦是我自己的決定。不過餓不死的話,我會覺得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其實,Jay在多年前已和海洋公園合作,參與一年一度萬聖節活動的化妝工作。他說,「這份工作最大的挑戰是,我要想如何透過妝效做一些真實效果,不用任何外置物就可以嚇倒人。我每日化完妝都會去鬼屋看看,究竟演員可不可以嚇哭小朋友。印象無需深刻,只要有一秒可以讓看到的人稍微離開社會複雜的現實,令人放下當刻的包袱就好。」   Jay的畫筆下是整體的妝效和打扮設計,每一個小細節都是他精心安排的傑作。在他的作品中,一張如來佛祖的相片最引人注目。那張相片的模特兒被畫上慈祥的面孔,但手中竟拿著一個啤酒瓶。他說:「我喜歡做這些事情,對於整個形象我都會安排好,希望可以帶出強烈的反差。佛祖原本是慈祥的人,我就放啤酒和槍,我要他們有反派的感覺,要有很大反差。」   與一般化妝不同,人體彩繪更講究化妝師對於光暗的處理,在細節的描繪上需要投放更多心機,而這亦是Jay的課堂能夠吸引專業化妝師的原因。他介紹,「每個3D設計都是按模特兒的骨位去畫,如果偏離就會令妝容很奇怪。我們要記住一些骨骼和肌肉圖,再結合化妝,在使用胭脂時都較準確。」 無框架創作   雖然Jay畫出的妝效比一般化妝更複雜,但他一般不起草稿,反而是靠腦海想像出來的圖案作畫。他說:「我會想,如果有一份確實的草稿,一般人會按章工作,但萬一成品和草稿有出入,就會讓人有『做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的感覺。」但更深層的是,Jay會按照模特兒的面貌作出適當的調整,例如臉小的模特兒,他會選擇減少一些細節,除非工作要求做到一模一樣,Jay才會起稿,否則每次的圖案未必相同。 忍耐的藝術   Jay出外工作時,都會在網上召募化妝師和模特兒,有趣的是他們通常第一次見面便合作無間。「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長時間的化妝工序,承受不了的話後果會蠻嚴重,畫到一半中途離場的話,我會心碎。」原來每次工作時間都超過十個小時,但全程Jay會很認真,偶然跟拍檔聊上幾句。創作時,他會不時調整和修飾,一點點地把作品畫得更加細膩。他表示一個小位置可能隱藏着很多細節,一條血管、皮膚和細紋都可能畫進去。「我的靈感大多來自日常生活的觀察,有時候你以為我在發呆,其實我在觀察物件的光影和陰影」,他笑言想讓自己的作品更加逼真,就必須花費更多耐心去研究和嘗試。 Jay直言,身邊沒有人理解他的選擇,親友們都認為腳踏實地找一份工作、每個月有穩定的收入才是最好。他說,「就只有我母親比較支持」,「是因為她覺得我除了做藝術,就不知可以做些甚麼了。」可是他說這話時還是帶着自豪。他亦概嘆香港各個領域都有很多強人,不過社會對這些「追夢者」的支援並不足夠,很多人要節衣縮食,省下錢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就看你能不能堅持下去。 小知識 人體彩繪風情萬種 人體彩繪除了萬聖節、電影特效化妝等充滿恐怖元素的方向,其實也有跟時尚業合作的風格。例如香港有彩繪師受邀參加全美模特兒大賽化妝,技術備受國際認可。另外,香港彩繪師也有跟新娘合作畫3D珠寶項鏠,展現婚禮藝術作品。在墨西哥的亡靈節中,民眾會在臉上畫上骷髏頭妝容去慶祝。在印度,也有一種彩繪叫HENNA,是印度女性在結婚時的重要裝飾之一,有着祈求幸福的美好祝願。而中國京劇各式各樣的面譜也是一種人體彩繪,不同顏色和紋理代表該角色的性格特質。 ■人體彩繪師Jay Tang堅持暗黑風格。(吳宛蓉攝) ■Jay的作品之一。(由受訪者提供) ■Jay正為模特兒畫木偶手臂。(吳宛蓉攝) ■印度彩繪HENNA示例。(陳曉彤攝) 傳新報第35期編輯委員會名單 執行編輯:黃元元 黃卓穎 版面編輯、記者:陳卓詩 陳曉彤 陳顥元 鄭銘賢 張凱程 蔡金伶 高玉婷 林倩婷 凌若嵐 吳宛蓉 蔡伊琳 溫凱嵐         黃卓琳 黃嘉怡 黃碧鈞 黃雪楹 黃子穎 黃 悅 吳家琪 楊嘉朗 葉穎恩 姚穎霖 梁詠旋